电磁场与电磁波 |
||
目录页: 返回页: 类似页: |
实战模型第一章:矢量分析1、证明▽(fA)=f▽A+A▽f 这里实际上就是(xy)`=x`y+xy` 只不过这里的x,y是矢量。利用坐标系化简就可以得到标量式即可证明。 2、证明▽(A×H)=H▽×A-A▽×H 这里的证明就比较困难了,具体的可能需要展开后再合并。记住×公式就可以了。 这个证明结果可以和例题1结合起来看。叉乘的梯度为左内右外型,负号位于顺序项。 3、证明▽×(fG)=f▽×G+▽f×G 这个则是叉乘和点乘的对应式,表示了叉乘的分配律。可以看到×G是公共项,前面的项为交替项。 证明思路还是展开。 第二章:电磁场的基本规律4、计算电偶极子的电场强度 电偶极子,就是距离近的两个正负电荷的系统。 对于点电荷: E=q/4πε(er/r²),这里的er指代电荷与作用点的方向,常为r/|r|, 这里可以在两个电荷的叠加下得到结果。 但是,这只是开始,电偶极子是可以在远点近似的, 得到E=P/4πεr^3*(er2cosθ+eθsinθ), 其中P=ez*q*d,也就是电偶极距。 5、计算均匀带点圆环的轴线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E 圆环内径为a,外径为b,这里主要考虑电荷面密度的积分。 E(r)=ρs/4πε*(ρs的面积分) 其中ρ到P的距离的矢量表示为ez*z-eρ*ρ`,这是确定方向。 标量表示为(z²+ρ`²)^0.5,即可得到一份面积的作用。再进行面积分即可,注意ds=ρ`dφdρ (这里注意的是面积分的微分项,还有球积分的微分项是dv=r^2*sinθdrdθdφ(不一定准确,但是修正是有的)) 6、计算线电流圆环轴上的任一点的磁感应强度 线电流上的微分单元Idr`=eφ*I*adφ`,位置矢量r·=eρ*a,场点P的位置矢量r=ez*z, 这里的位置矢量和场点的位置矢量都是基于参考点选取的,主要是为了简化计算。 B=μ/4π(I×(r-r·)/|r-r`|^3),这里的r-r·就是源与作用点间的矢量距离。 解得 B=ez*(μ*I*a^2/(2*(z²+a²)^1.5) 远点近似为B=ez*μ*I*a²/2z^3 7、已知E求电荷体密度ρs 这里主要使用麦4式,和D=εE可以直接得到ρs 8、已知极化强度P,求极化电荷体密度和面密度以及自由电荷体密度 这个P(r)就是极化强度,D(r)=ε0E(r)+P(r),注意这里的ε0是不受介质改变的定义式,介质的作用转化到了P(r)上。 极化电荷体密度ρp=-▽P 极化电荷面密度ρs=P*en,(en即为极化强度的方向) 自由电荷密度ρ=▽D,带入前面的等式即可。 注意在有介质ε的情况下,D=εE,而上面的等式则有ε0,不要消掉了。 9、已知磁化强度求磁化电流密度 和电介质一样,磁介质的作用也可以等效为磁化强度M H=B/μ0 - M 磁化电流体密度Jm=▽×M 磁化电流面密度Jms=M×en,这里的en=er ez在球坐标系=er*cosθ-eθ*sinθ, 代入得到Jsm。 10、求解磁感应强度后计算M,由M可以得到Jm和Jms。 计算规则图形的B就是使用麦1得到H, 然后结M,再求M的旋度得到体密度,求×内外表面法向得到面密度。 11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这个定律也就是麦2的公式,求解感应电动势。 感应电动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E的旋度式。 12、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的求解 Jd=D`(t) J=σE 对于一直频率的电场可以设为余弦处理 13、证明导线传导电流等于位移电流(在电容系统中) 首先得到导线传导电流ic=Cdu/dt,这里的导线传导电流不是真正的传导电流。 E=u/d,可以得到E,而后得到D,再利用C=εS0/d化简即可得到位移电流。 求到磁场的话就是用麦1即可。 13、麦克斯韦方程组的谐振解 在无源,电导率=0,中,谐振信号需要满足k²=w²με, 这也是电磁波的重要关系式。 14、电磁波的边界条件 对于麦1,H切向连续需要J为0 对于麦2,E切向连续 对于麦3,B法向连续 对于麦4 ,D法向连续需要ρ=0 其中HB为一组,ED为一组。 H代表切向,B代表法向。 已知两个界面的方程时,直接带入即可解未知数。 对于只知道一个界面的方程, 则可以根据切向连续和法向方向连续得到两个方程后得到解(在三维中根据切面连续可以得到两个变量的比值) 注意切向和法向连续的条件,这可以用来求解一些不连续时的条件。 第三章:静态电磁场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位函数的引入对于计算的简化,在计算中要注意区分。 后面的例题就是对具体概念的使用和掌握了,不必要一步步的对到计算了,所以这里就不再以练习为模板进行分析了,而是在后面 采用大量的物理关系串联来得到结果。 |
重要的名词解释
物理模型: 实战模型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