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磁场与电磁波 |
||
目录页: 返回页: 类似页: |
平面波的无限空间传播模型的推导1、均匀平面波对分界面的垂直入射入射波: Ei=ex*Eim*exp(-γ1*z) Hi(z)=ez×1/η1c *Ei(x)=ey*1/η1c*Eim*exp(-γ1*z) 反射波: Er相对于Ei的波方向相反(z变为-z),振幅为Erm Hr相对于Hi除了方向反向,振幅也反向。因为Hr=-ez×1/η1c*Er 透射波: E2=ex*Etm*e xp(-γ2z) H2=ez×1/η2c*Etm*exp(γ2z) 利用边界条件可以解得: 反射系数Γ=(η2c-η1c)/(η2c+η1c) 透射系数t=2η2c/(η1c+η2c) 1+Γ=t,反射系数加上入射比例1等于透射系数。 所谓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就是幅值的比值。 下面是实际的近似计算: 理想导体,σ=无穷大,η2c=0,t=0,Γ=-1; Erm=-Eim, 这时的合成波为驻波,就是相位只是与时间有关的波。驻波在z=-n*λ/2处有波结点,在波结点中间有波腹。 理想介质,σ=0, γ1=jβ1,γ2=β2 η1c=η1,η2c=η2 直接代入Γ和t即可解得实际的波函数。 分析结果可以得到介质1中为行波和驻波组合,具有一个驻波系数S=(1+|Γ|)/(1-|Γ|),的描述方法,单位为分贝,分贝数为20logS 2、多层介质的垂直入射多层介质的垂直入射要从最后一层开始分析。由折射系数得到上一层的反射系数,依次推导。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三层介质的推导。 ηef=η2*(η3+jη2*tan(β2d))/(η2+jη3*tan(β2d) 这是第二层分界面对第一层分界面的影响。 当d=λ/4时,ηef=η2²/η3,若取η2²=η1*η3,则反射系数Γ1=0,得到匹配层。 当d=λ/2时,ηef=η3,取η1=η3,则反射系数Γ1=0,得到匹配层。 3、理想介质的斜入射斜入射时考虑两种波:垂直极化波(相对于入射平面)和平行极化波 首先,反射时有反射定律:θr=θi,透射时有sinθt/sinθi=k1/k2=n1/n2 n1=c/v1,n2=c/v2 v=w/k,n1和n2是折射率的定义。 对于垂直极化波: Γ的变化:在η2上加乘cosθi,在η1上乘cosθt就可以了。 t的变化:和前面的Γ一样。 对于非磁性介质:η1/η2=(ε2/ε1) ^0.5,sinθt=(ε1/ε2)^0.5*sinθi,可以化简得到简化式。 对于平行极化波: 在η1乘cosθi,在η2乘cosθt,和垂直极化波恰好相反。 注意:非磁性介质的折射定律简化为sinθt=(ε1/ε2)^0.5*sinθi, 当sinθi=(ε2/ε1),θt=0,发生全反射,这个θi为临界角。 只有ε2<ε1时才会出现,即光密到光疏发生的现象,对应到反射系数为1. 另外一种重要的现象是全透射。 当平行入射波进入界面时,如满足θi=arctan(ε2/ε1)^1/2 这个角叫布儒斯特角,可以使平行极化波全入射,反射波中只有垂直极化波,所以这个角也叫极化角。 4、理想导体的斜入射理想导体,σ=无穷大,η2=0, 对于垂直入射波: 反射系数Γ=-1,透射系数t=0 这种波在x方向没有电场,所以叫TE波(横电波) 对于平行极化波: Γ=1,t=0, 同样可以得到在x方向没有磁场,只有电场,所以叫TM波(横磁波),这里的横实际上就是在传播方向上没有的意思。 当然,这部分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,这里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多加阐述,在后面的实际计算中会有具体的解释。这里只考虑原理。 |
重要的名词解释
物理模型: 实战模型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