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导体器件

目录:

第一节--半导体基础

第二节--二极管

第三节--晶体管

第四节--MOS电容

第五节--MOS管

第六节--纳米器件

第七节--结型场效应管

返回页:

电子科学与技术

半导体器件首页

总结页

理想模型

实际模型

实际半导体器件的性质

1、实际二极管性质

(1)实际PN结的电流电压特性

a-空间电荷区产生与复合电流

加入了复合与产生的电流后

正向:Jf=Jfd(理想正向电流)+Jr=J0exp(qVf/kT)+A*q*xm*ni*exp(qVf/2kT)/2t

反向:Jd=J0+A*q*xm*ni/2t

对硅来说,反向饱和电流增大,正向电流大于理论值。

对于Ge来说,影响较小。

b-大注入效应

大注入自建电场:多子存在浓度梯度后,存在扩散趋势,为保持电中性,存在一个自建电场构建漂移作用

补充扩散走的电子。这个电场就是大注入自建电场。

通俗的说,我们在计算扩散电流时忽略了多子的浓度分布,前提是少子足够少,当少子较多时,多子的梯度

不可忽略,这时需要自建电场产生的漂移项来保证中性。简而言之,就是少子器件在多子受到影响时产生的

平衡现象。

实际的参数转化为:

Jf=q*Dp*Pn*exp(q*Vf/kT)/Wn(这里的Pn应该为初始N区少子浓度np0.)Wn是N区耗尽区宽度。

c-串联电阻的影响

在理想的PN结上串联一个电阻Rs,I=(Vf-Vs)/Rs.

在电流足够大的时候,I=Vj*Rs,Vs比较小可以忽略。

(2) 二极管的小信号分析

小信号分析在集成电路设计中倒是十分重要,这里作为器件分析,大概的了解一下模型就行。

推导的流程需要引入复数表示,这里不具体的说明,列出下面几个重要的公式:

直流扩散空穴电流:Ip0=qDp*Pn*exp(qVf/kT)/Lp;

直流扩散电子电流:Ino=qDn*Np*exp(qVf/kT)/Ln;

小信号空穴电流:Jp1=Ip0*(1+j*wg*tp)^05*qV1/kT

小信号电子电流:Jn1=In0*(1+j*wg*tp)^05*qV1/kT

下面是结论:

交流导纳Y=J1/(V1*exp(jwt)

近似解得Y=g+Cd*j

扩散电导:g=q*I0/(kT),I0=In0+Ip0,

其倒数为扩散电阻,这里记忆的技巧是q/kT的单位1/V,

电导的单位是I/V,利用单位制可以简化很多的记忆。

扩散电容:Cd=q*(tp*Ip0+tn*In0)/2kT,计算中常用q*tp*I0/2kT,等于g*tp/2

该电容的物理意义:正偏压下PN结准中性区中存储的电荷随偏压的变化而变化引起的电容

(所以该电容在低频正向偏压下特别重要)

扩散电容在小信号等效电路中为与势垒电容并联的电容电导,最后与串联电阻串联。

(3)PN结的开关特性

PN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,自然,也就有开关两种特性

主要参数:

ts:维持时间

tf:下降时间

toff:关断时间(关断时间大于导通时间,开关速率取决于关断时间)

Q=tp*If(注入电流与少子寿命决定了存储的电荷的量)

PN结的电荷贮存效应:PN结加一恒定的正向偏压时,载流子被注入并保持在结二极管中,

在扩散区建立确定的非平衡载流子分布,这种现象成为电荷贮存效应。

PN结在正向偏压下充电,电荷保持在PN结中。

结果近似:

Ir<<If , Wn >> Lp 小反向,长宽度:

ts+tf=tp*If/2Ir (关断时间与tp,If,1/Ir成正向关系),Ir为反向抽取电流

Wn<<Lp短宽度:

ts+tf=Wn^2*If/(2*Dp*Ir)

从中可以看出:

减小结面积,减小电荷积累,减小少子寿命,可以降低关断时间,用于制作开关管。

一般掺杂金可以实现。

在一般的计算式中:

ts=tp*exp(1+If/Ir),

tf=△Q/I,

(4)PN结的击穿

反向偏置电压超过某个值时电流突然增大,这种现象叫击穿。

热击穿:过热烧毁,不可恢复,在缺陷处集中出现

雪崩击穿:电子-空穴对的连续产生。低掺杂,空间电荷区宽。正比于温度。正温度系数

隧道击穿:反向电压增加时,势垒升高,导带与价带的水平距离减小,电子隧穿几率增加

也齐纳击穿,可以恢复。窄带隙材料、重掺杂PN结中多出现。负比与温度,负温度系数

雪崩击穿的条件:af对空间电荷区的宽度的积分等于1,

一个载流子通过整个势垒区,碰撞电离产生的电子-空穴对数目接近1,发生雪崩击穿。

!高耐压器件的掺杂浓度要低,需要平面结。

临界击穿电场:Eec=((8q*Nd/(cs*ci))^(1/8)

临界击穿电压:Vb=0.5*xn*Eec

穿通:空间电荷区不够大导致反向延展到边界。

(5)PN结的温敏特性

室温附近,对Si来说,温度每增加一度,反向电流增加15%,即温度每增加6,反向电流增加

一倍。

正向:

温度每增加1,电压减小1.7mV,结电压十分敏感。

恒压时,温度每增加10,电流翻倍。

(6)异质结

异质结的能带图就是将费米能级统一后其他弯曲实现同步。

具体的计算和同质类似,不过介电常数有两类。

2、三极管的实际效应

(1)发射结及结深及面积的影响

要提高发射效率,结面积要大,结深要浅。

(2)缓变基区晶体管

基区内杂质的浓度梯度使空穴具有向集电极运动的趋势;为了维持基区的电中性,将有一个电场被

建立。这个电场叫缓变基区自建电场。

自建电场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漂移电流。

具体的作用就是将理想中的Nb*Wb项转为Qgb修正项。

Qgb=PpB(x)对x从0到Wb的积分。 Gummel数。梅尔数。

对应的放大系数也是同样替代

(3)基区宽度调制效应-厄利效应

基区的宽度Wb在考虑基区宽度调制时,要减去xpc,就是BC区PN结的耗尽区中B区的宽度。

Jc/(Vce+Va)=△Jc/△Vce,

Jc为集电极电流密度

Vce:集电极对发射极的电压,

Va:厄利电压

(4)萨哈效应和韦氏效应

萨哈效应:发射结复合电流在小电流时不可忽略。

韦氏效应:也称之为大注入效应,作为少子器件,大注入时增益降低。

(5)基区展宽效应

集电极电流密度很大时出现的一种效应,集电区掺杂浓度较低时尤其容易发生。

个人感觉出现了反型。

这种效应应增加基区存储电荷,使电流增益下降,并且有损频率响应。

(6)基区拓展电阻及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

基区拓展电阻,基区由于结构原因导致基区电压由两端向中间递减,导致基区在横向上存在

差别,这会使得发射结电流发生集边。△Seff=1.86(bt0*kT/(q*Rb*Je)^0.5

(7)实际BJT直流工作曲线、反向饱和电流与击穿电压。

共基极接法:Veb输入,Vcb控制,Ie输入电流。

Ic为输出电流,Ie为输入电流,Vcb为控制电压。

共发射极输出特性:

Vce控制,Ib输入,Ic输出。

(8)反向特性

两个PN结都反向,Iceo=(1+bt)Icbo

Ices(Vbe=0),在Icno和Iceo之间的值。

击穿特性:当Vcb或者Vce超过某一个临界值时,PN结会发生雪崩击穿,对应的电压为击穿电压。

负阻特性:集电结雪崩注入基区的空穴,基区开路无法流出,填充两边的耗尽区,发射结正向

偏压增加,集电结偏压较小,导致负阻效应。

基区穿通:基区穿通和PN结的穿通原理类似,而且大大低于结本身所能达到的击穿电压。

(9)双极晶体管模型:

E-M模型:基于两个器件的相互作用

G-P模型:SPICE模型的基础,考虑了许多非理想特性

π模型:小信号等效电路

(10)频率响应

a-共基极接法

共基极接法就是将共E的接法中的Vce变成了Vcb,实际的器件原理还是一样。增益为af0

b-共发射极接法

标准的接法,放大倍数Bt0

c-小信号等效电路的频率参数

全部的小信号等效电路有输入电阻,输出电阻,受控电流源这三大主件。

米勒电容:把集电结势垒电容倍成后反馈到输入端,增加其容抗,所以小的集电结电容一般不能忽略。

截止频率fbt:bt增益下降到原来的2^0.5/2倍

特征频率ft:bt增益下降为1

截止频率faf:af增益下降到原来的2^0.5/2倍

当工作频率远大于截止频率时,工作频率与此频率下的放大倍数的乘积等于特征频率,所以特征频率又叫

增益带宽积。

工作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,频率升高一倍,放大倍数为原来的1/2.

小结:截止频率是工作在低频区和高频区的分界线。低频时认为增益固定。高频时增益带宽积固定,其值

为特征频率。

最高工作频率:使用功率放大倍数为1定义的界线,此时的工作频率有极限值,大于该频率电路放大倍数

小于1,电路停止振荡。

d-小信号频率响应的原因

高频下,电容的充放电消耗了载流子。

发射结的延时时间:te=re*Cte,基区渡越时间:tb=Wb^2/2Dnb,(可以认为是少子在中性基区所需的时间)

集电区渡越时间:td=xm/2vs,集电区延时时间:tc=rcs*Ctc

延时时间来自电容的影响,渡越时间来自器件长度的影响

渡越总时间:tec=te+tb+td+tc

特征频率ft=1/(2πtec),

从中也可以看到渡越时间类似于特征周期。

(11)开关作用

Vces , Vceo ,越小越好

BVceo高

开关时间短。

共有延迟时间td,上升时间tr,存储时间ts,下降时间tf四个参数。

使用钳位二极管可以提高开关速率。

(12)新型高性能双极晶体管

实现高增益大电流需要:减小Wb,降低Nb,提高Ne,一般很难改变扩散系数

电子亲和势:指导带到真空能级的距离。

异质结晶体管HBT:HBT的材料有两种,具有不同的电子亲和势。以宽禁带为E和C,窄禁带为B为例,

电子由E向B注入要比空穴由基区向发射区注入少一个台阶,这是的Ien/Iep(注入比)很大,可以增大

增益的上限(注入比实际上是bt0的上限值)

HBT的优势:基区掺杂浓度可以提高,(注入比在台阶的作用下有所改善,基区掺杂可以提高,否则提高

基区掺杂浓度会降低注入比),使得基区不易穿通,厚度可以减小,Rb减小也可以提高最大截止频率,

基区电导调制效应不明显(这个没遇到,)大注入效应不明显,改善萨哈效应。基区宽度调制效应也抑制,

厄利电压增大。

Ne的降低可以减小耗尽层电容,提高特征频率ft

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:

在发射区为了降低杂散电容及串联电阻,发射区越来越薄,少子浓度梯度提高,注入比降低,使用

多晶硅膜可以降低发射区中少子梯度。

锗硅基区晶体管:将锗以非均匀的形式引入基区(发射极少,集电极多),在基区构建了一个自建电场,

可以阻止少子的扩散,维持基区准中性,加速注入少子的漂移运动,减小基区渡越时间。

3、MOS二极管的实际效应

(1)实际MOS的平带电压及阈值电压

功函数△Yms=Vox+Vs=Qs/Cox+Vs,这是没有外加电压是的量。这个计算式一般不用,

这是测量计算式,理论计算式一般为

△Yms=Ym-Ys=Ym-(χSi+Eg/2+Yfp),这个式子一般用于理论的推导。

其中注意Si的电子亲和势为4.03,禁带宽度为1.12eV

平带电压Vfb=Yms

此时阈值电压Vth=Vfb+Vth0

说明:在外加电压为0的情况下,由于金属与半导体的功函数的差导致能带的偏移,这时的等效外加电压为

Vfb(平带电压)。可以认为平带电压抵消了金属功函数的影响。

对于由理论式得到了Yms后,可以求出Vs(半导体所受电压)

具体的过程是:Qs=(2*q*Na*cs*Ys)^0.5  ; Cox=csox/tox

这个Qs用的是Qsc的公式,没有考虑强反型时Qn的值,实际上,如果只是用于

判断表面的状态,这种计算式没有问题的,但如果用于实际情况的计算,这里

可能分一下情况会比较好。Wm=(2cs*2Yfb/qNa)^0.5,Qsc=q*Na*Wm,这两个式子

是必须要记忆的。当然,如果会推导也行。

可以算得Vs,将Vs与半导体的状态区分比较即可得到半导体表面的初始状态。

(2)氧化层电荷对平带电压及阈值电压的影响

氧化层中主要的离子:

可动离子电荷Qm,氧化物固定电荷Qf,界面陷阱电荷Qit,氧化物陷阱电荷Qm

平带电压修正为Vfb=Yms-Q0/C0

阈值电压修正为Vth=Vfb+Vth0-Q0/C0-Qb/C0

注意Q0和Qb的符号,Q0是空穴,Qb为电子,一正一负。

在衬底掺杂浓度较低时,在0栅压下半导体表面就反型。

(3)MOS电容的频率响应

对于低频,在积累和强反型中C=Cox,即费米能级离本征能级较远时不影响电容

在离本征能级最近处有最小值(不一定准确,大致的趋势),

对于高频信号:MOS电容在反型前与低频类似,但在反型后保持电容最小值,

具体的原理没有说明。

(4)实际MOS电容的C-V曲线。

①功函数差及氧化层电荷对C-V曲线的影响。

功函数Vfb越大(也可以是外加电压,方向为正),C-V向左移越多,

界面态电荷主要是将电容的变化放缓。正下拉,负上拉,原理主要是影响了外加电压。

4、MOSFET实际效应

(1)理想MOSFET的基本计算公式

MOS电容的平带电压:Yms=Qox/Cox+Vs

Yms比较容易计算,Qox在判断状态后可以等于Qsc,积累态有一个修正exp(-Vs/Vt)。

Eox=Vox/tox,(氧化层为均匀电场)

Esemi=Qs/cs,(氧化层的电场等于电荷分布除以介电常数。)

注意这里的Qs是单位电荷量。

Vd(sat)=Vg-Vt(核心公式,将MOS电容的性质与FET的电流参数连接的关键)

Id=q*un*Cox*(Vgs-Vt)*Vds*W/L(线性区电流公式)

Id=0.5q*un*Cox*(Vg-Vt)^2*W/L(饱和区公式)

这是两个由二维泊松方程推导出来的近似公式,用于见简单的MOSFET的计算。

集成电路设计中也是常用的简化模型。

!小结:计算理想的MOSFET的基本思路是计算MOS得阈值电压。计算FET得漏源电流。

(2)MOSFET中的非理想特性

①沟道长度调制效应

沟道调制就是漏压过大引起的夹断点与实际沟道脱离,形成间隙△L,△L的值在短沟道器件中不可忽略。

也就是说,△L限制了沟道继续变短。

△L=(2cs*c0/qNb)((Vds-2*Yfb+Vbi)^0.5-(Vds(sat)-2Yfb+Vbi)^0.5),这个公式针对的模型描述不清楚,这里再试

了解一下。

②亚阈特性

表面弱反型时存在的漏流。该电流会使截止电流增大,开关性能恶化,电路功耗增加。

弱反型区属于高阻,沟道压降是的电子由s到d减小,忽略漂移电流,只考虑电子(少子)的扩散电流。

S端:n(0)=np0*exp(qVs/kT),是不是和NPN晶体管B区边界处的少子浓度类似,感觉原理差不多。

D端:n(L)=np0*exp(q(Vs-Vd)/kT)

Id=-AqDn*n'(x)=W*aeff*q*Dn*np0/L*exp(qVs/kT)[1-exp(qVd/kT)]

其中aeef=kT/qEs,W是有效沟道宽度。

这里的推导看一下就行。

!亚阈摆幅-S因子

S=Vgs'(lgId)=ln10*Vgs'(Id)

含义就是漏流减小到1/10所需的栅压变化,越小,导通和截止转换越好,亚阈特性越好。

计算式:S=2.3*kT/q(1+Cd/Cox)

Cd是耗尽层电容,Cox是氧化层电容,S与衬底掺杂浓度积氧化层厚度有关,与器件尺寸无关。

S值的理论推导:直接求导后利用Vgs与Vs和Vox的关系化简

存在界面态Nss时,修正为2.3*kT/q*(1+(Cd+Cnss)/Cox)

S值的控制:

衬底反向偏压可以减低Cd,减小S

界面陷阱会出现与Cd并联的陷阱电容,增大S

温度升高,S增大,

S值的计算:

Cox=cox/tox ;  Cd=  cs/Wm ; Wm强反型时耗尽区宽度。(这里虽然是亚阈弱反型区,但是计算时还是用到

了Wm这个量,这已经是第三次强调这个值很重要,以及对应的Qs=qNAWm)

③迁移率的高场效应

表面有效电场下,表面载流子的迁移率远低于体迁移率的值。

(3)阈值电压的调整

对于n沟道MOS(p衬底):Vtn=Yms+2Yfb-Qss/Cox+q*Na*dmax/Cox

对于PMOS : Vtp=Yms - 2Yfb - Qss/Cox -qNd*dmax/Cox

这是最为实际的阈值电压的调整式,对比N和P两种MOS,下弯的NMOS的费米势是增加,PMOS的是

减,从金半功函数上可以比较明确的看到。至于Qss是一直减,至于Qs相则是变为减。简单的规律是

NMOS三加一减Qss,含PMOS中有掺杂浓度的就取反转为Nd。

影响Vt的因素:

1)Wm , 金属功函数,(多晶硅类似,不过计算时电子亲和势抵消)

计算时的能带图最好选取为接触的,比较容易理解。

2)重掺杂多晶硅栅

会降低阈值电压,但有自对准工艺,可以在器件模型上比较完整,在45nm下不再使用,转而使用高K材料。

3)衬底掺杂浓度及氧化层厚度的影响

衬底Nb每增加两个数量级,Vb增加0.12V,Vb=kT*ln(Nb/ni)/q

界面电荷的影响体现在求导式中,

4)离子注入法调整,直接改变沟道的掺杂浓度。

5)体效应

衬底偏压使耗尽区展宽,导致NMOS中的Vtn增加,Vtp更负。

除非应用,否则要减少体效应。

(4)MOSFET的小信号特性

线性区和饱和区的电流表达式分别对Vgs求导得跨导,对Vds求导得漏导。

加入串联电阻会使跨导和漏导降低同样的比例。

频率限制因素:

沟道渡越时间(影响较小),电容充放电时间,

高频小信号等效电路:这部分的了解一下位置就行。

在基本的电路上加上Cgst , Cm 和Rl 就行。还有横向的Cgdt被忽略

截止频率:电流增益为1时的频率 ft=un*(Vgs-Vt)/(2π*L^2)

L为沟道长度。可以看出截止频率与外加栅压有关,就是静态工作点。

(5)短沟道效应

a-阈值电压的短沟、窄沟效应

简单推导:

假设结耗尽区和沟道下的耗尽区的宽度相等,耗尽区上的压降等于两倍IDE费米势,△L为短沟

下栅压对沟道下面的收缩距离。

△Qb=Qb*△L/L ,

(△L+xj)^2=(xj+Xdmax)^2-Xdmax^2,这里有一个Xdma=Xdmax的近似。

这是一个:△L+xj,Xdmax,Xdmax+xj的直角三角形

△L=xj[(1+2*xdmax/xj)0.5-1] 这是窄沟变化量,

代入得到△Qb的值,

其中Qb=Qb0*L*W

△Vt=△Qb/(Cox*W*L)=Qb0*△L/(Cox*L)=qNa*Xdmax*△L/L*Cox

从中可以看到Na,tox,xj越小,△Vt越小。

沟道变窄后,1/2圆柱体的体积为π*Xdmax^2*L/2,

Qb`=Qb(1+π*Xdmax/2W),这里实际上 就是半圆面积除以矩形面积的比例参数。取出了共同的因子

LW,

同样可以得到△Vt=△Qb/Cox=qNa*Xdmax*pai*Xdmax/(2*Cox*W)=pai*q*Na*xdmax^2/(2*Cox*W)

上面推导的核心:△Vt=△Qb/Cox,△Qb=Qb`-Qb,

通过不同的形状解的△Q。

在短沟中,△Q=Qb△L/L,在窄沟中,△Q=Qb*(0.5pai*Xdmax/W)

b-漏感应势垒降低效应(DIBL)

在沟道较小时源漏势垒降低的情况,降低阈值电压,输出曲线不再饱和,限制了尺寸的缩小。

c-穿通效应

亚表面穿通效应,源漏空间电荷区不经过沟道而在亚表面形成通道,势垒完全消失,电流较大。

抑制方法:在亚表面加上HALO结构。

d-速度饱和

由于电子迁移率不能满足饱和电流的需求,比物理沟道夹断还要低。

e-高场效应

热电子效应:电子能量过大,可能会产生碰撞电离,

高场效应的结果:漏流增加,氧化层充电导致阈值电压漂移,产生衬底电流,产生寄生晶体管效应

降低DS高电场的措施:tox,Xj增大,Vds,Vdd减小,采用新型结构;

DDD和LDD(双扩散和低掺杂漏)

f-CMOS结构

Cmos结构中具有闩锁效应,就是在电压加大,电流较小时状态被锁定。